文学路上追梦人
罗安会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那天,作家舒德骑在重庆图书馆举办的公益活动中,在他《读书圆我作家梦》的讲座里,曾这样讲道:
“人生的梦,尽管稍纵即逝,然而它是一个人心底里最隐秘的图腾,是一个人心灵之光最直接的折射,甚而还是一个人活着的终极目标和理由。一个人,只要有了追梦的愿望和圆梦的行动,那么他的生存就有了意义,生活就有了目标。这几十年,我都怀揣着文学的梦想,锲而不舍艰难爬行。”
是的,德骑是位文学路上执着的追梦者——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晚年,他几十年如一日都在追求着的文学梦想,且梦想成真。
8月14日,我偶翻《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登载的《一生甘当“拓荒牛”》的报告文学,描写的是“时代楷模”、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彩,占了一个整版——作者就是重庆作家、我的好友舒德骑。
真是巧了,前些天刚读完他在《中国人物传记》发表的《陈独秀的最后岁月》,没几天又读到他这篇新作。
今晨,他敲开我的家门,又送来他刚出版的纪实文学集《岁月不会枯萎》。我十分高兴,对老朋友表示祝贺。
《岁月不会枯萎》舒德骑/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我认识德骑已有20余年。当时他还是重庆船舶公司468厂的宣传部部长、江津作协主席。那时我就时常读到他发表的文章,他的文章颇有气度,构思巧妙,文笔晓畅,我成了他的粉丝。
而今,我和他在四面山避暑又成为邻居。常在一起品茶、散步、聊天······不时听他讲创作体会、作品构思,以及书中描写的人物故事等等,德骑对文学创作可以说痴迷一生。
德骑是位从小城江津走出来的著名作家。几十年来,他在《十月》《昆仑》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200余万字;在人民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等出版了《大国起航》《鹰击长空》《云岭山中》《苏联飞虎队》《联圣钟云舫》等10余部作品,计300余万字。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特邀作家。他的作品,荣获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中国好书榜、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奖、解放军昆仑军事文学奖等,是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
德骑为人低调稳重,坦诚儒雅。他的人生阅历很丰富,当过学生,打过零工,当过农民,干过锻工、机修钳工、汽车修理工、锅炉工;也当过战士、连队文书、机电安全员、保卫干事;从事过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党委工作部长等多个岗位——丰富的阅历,让他有了深厚的生活积淀和深刻的人生体验,正是这些人生的宝贵财富,奠定了他创作的坚实基础,成为他创作的不懈源泉。
山风轻拂,竹枝摇曳。
德骑走后,我翻读着他送来的这本新作,书中的序言《一个普通士兵的情怀》一下就吸引了我。序言是他当兵时的老首长、解放军总参原国防动员部部长白自兴将军所写,他对这部作品做了精炼的概括:“这个经过雪域军旅锤炼的作家,兵味十足坦诚率真。他书中的文字,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人事,既写科技专家又写普通工人,既写部队将军又写普通士兵,既有边关冷月,更有战友深情;既写改革勇士又写普通民众,贯通社会各个领域,亲切自然,朴实无华,真情依依,坦诚率真。他把军旅情、强军梦、强国梦、爱国情,都蕴藏在一个个普通故事、一部部文学作品之中,因而为民众所喜爱、为时代所推崇,受到军工战线、部队官兵的欢迎。”
是的,读德骑的作品,总能让人感受到他对军旅和军工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理解、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他人的关爱之情。掩卷之后,让人产生珍爱生命的情愫,热爱生活的心境。
放下德骑这本新作,我沉思良久,推窗举目远眺,峰峦叠翠,天高云远——祝德骑老友像这山中鸟儿,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作者简介】罗安会,重庆市作协会员、市散文学会会员,江津区作协副主席。
版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