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介绍
艺术指南
新闻动态
书画知识
上游•互动丨头条大赛(第11季)丨罗安会:家的变迁
来源: | 作者:重庆书画艺术网 | 发布时间: 2022-01-07 | 947 次浏览 | 分享到:

家的变迁

罗安会

有人说,搬一次家,就有一次新气象,此话不假。

人的一生,大多都会有那么几次或大或小的迁徙。我这普通草根几十年中也搬过几次家。而家的变迁,往往承载着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变迁,其背后反映出的,则是国家的发展变化。

18岁那年,我是镇上居民。没过几天,大时代环境下,我下乡当了农民,从此开始自食其力。生产队为我修了两间土墙茅屋,购置了几件简单的家具:床、柜子,添了锄头、箩筐、扁担、水桶粪桶······当然锅盆碗盏等生活必需品还是齐的。就在这个地方,我有了第一个家。

我白天下地干活,夜晚吹灯上床。夜深人静,屋里老鼠横行,蚊子飞舞,屋外吠声不断,蛙声阵阵,“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为了打发寂寞无聊的生活,我白天干活,晚上独自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我的读书习惯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

我的第一个家,一住就是八年。这八年,苦、累、清寂,但也是我经受磨炼的八年,成长的八年。

八年后回城,我带着一口木箱,装着几本书和换洗衣服,再背上一个被盖卷,就这样到县城工作了。我被安排在国营旅馆当工人,住进了四人集体宿舍,虽然逼仄,局促,两人对过得侧身相让,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惊喜了。

旅馆让我学厨师,可我手脚笨拙,没干几个月就改行当了釆购员,每天拉着板车去市场买肉买菜买油盐酱醋茶,风风火火比厨师更忙,但我很喜欢这份四处跑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工作稳定,每天按时在食堂吃饭,每月盖章领工资,多好啊。

婚后,我妻子所在单位的领导见我长于销售,便调我去厂里搞供销。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厂子给我俩分配了两间平房,从此,我们有了二人小天地。然而,我家隔壁就是打铁车间,“叮当叮当”敲击声不分白昼震耳欲聋,鼓风机吹出的煤灰四处飘落,家具蒙上厚厚一层灰尘,每天必须来一次大扫除。尽管这居住环境比农村的草房和旅馆的集体宿舍好多了,但总归是不尽人意。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决心下海扑腾。我辞去厂里工作,当起了个体工商户。商海潮起潮落,我奋力打拼,诚信经营,其间吃了不少苦头,也长了不少见识。八年后,我终于在江津闹市区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住房。

闹市区繁华热闹,购物、出行皆便利,但住久了总觉美中不足:整日里车流人潮涌,噪声干扰大,对于神经衰弱的我,这里并非理想住所。我决定再次搬家。

时间又过去八年,我终于搬进了江边的高楼大厦。这儿有天然气、电梯、物管,封闭式管理,正规,安全,离我上班的地方也近,楼下有超市、餐厅、菜市场,真是出行快捷,生活方便。一日,当年我下乡的生产队长来看我。队长80岁了还很硬朗,背了一背篼红苕来我家。他第一次进城,敲门,无人应答,只好汗流满面又背着红苕下楼去了。门卫问他,“大爷,怎么下来了?”他说:“家里无人啊。”门卫热心地带他去坐电梯,20楼转眼就到了,门卫一按我家门铃,我开门迎接。队长十分惊讶:“啊,这家伙一按人就出来了啊?这电梯,好快哟!刚才我背上背下好累人哟!这新房子才叫先进哟!”大家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这些年国家政策好,我的个体经营不断做大,办伞厂、开门市、办茶楼酒楼宾馆,十年前又经营起电视摄像、书画廊,从此与书画家、文人墨客结缘,接受文化熏陶,圆了我的文化梦。多年商海打拼,我坚持诚信经营,乐于助人,回报社会,多次成为受市里表彰的先进个体工商户。

在临近退休的前两年,我又一次搬家。这一次,我们搬进了江津区位于几江城区滨江公园旁的一栋高层电梯楼,住房面积140多平方米。房子面朝长江,通风向阳,虽比不上园林式小区、别墅那么豪华气派,但四周风景优美,青山绿水,是真资格的一线江景房。

清晨,推窗眺望,江风拂面,绿树成荫,玉带般的江水缓缓东流;长江北岸青山连绵,蓝天下白鸽飞翔,白云飘过远山近水;江面上轮船穿行,滨江大道游人如织,散步、打拳、唱歌、跳舞,个个笑逐颜开。老伴常说:“这儿居家可好哟!心情舒畅,看不完的风光,看不尽的风景。”

转眼几年过去,我俩都退休了。女儿建议说,如今有条件了,我们应该买度假房当“候鸟”,夏天到四面山避暑,冬天到三亚过冬,那多舒适!她的建议得到一家人热烈响应。于是,我们在江津四面山龙潭湖旁和海南三亚湿地公园处分别有了一处新家。每到寒暑季,一家老小就在度假房聚居,共享天伦之乐。

有歌唱得好:“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儿不开/只要汗水勤灌溉/幸福的花儿遍地开······”国泰民才安,国强民才富。我这大半辈子“搬家”史,不正是这句话的最好印证么? 

(作者系江津区作协副主席)

版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