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肆虐,他们勇敢逆行
罗安会
虎年八月,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高温、干旱、山火肆虐,在极端天气面前,江津人不畏惧艰险,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了一曲人性的赞歌。
一、这一个多月,江津气温高达42-44度。尽管已经立秋,但风是烫脸的,空气沉闷,让人难受,大地被阳光烤得发烫,部分溪河干涸,树木、庄稼被晒得奄奄一息,原本苍翠的树叶发黄掉落了,葱郁的野草也枯萎了……
8月18日深夜,我在微信圈看到消息:江津支坪龙井山发生森林火灾。山火蔓延,站在城区高楼上,可见十多公里外,山火映红半边天。大风卷起火舌,狰狞地吞噬着大片森林,满眼浓烟蔽日……
江津人挺住,雄起!帅乡人,不怕艰险!
山火肆虐,刻不容缓。江津全境瞬间动员起来!
市领导区领导来了!他们赶赴现场靠前指挥。
市应急局、市林业局、市武警总队、市消防总队120多名救援队员来了!甘肃森林消防陇南支队队员来了!天光未曦,勇士们已经直扑熊熊燃烧的支坪镇火场,一场灭火护林的战斗啦开了序幕!
二、在区委区政府的组织下,消防、武警、预备役、林业等综合救援力量,带着专业设备奋战在火灾现场。几千名公安民警、党员团员、企业职工、自愿者紧跟着投入到灭火抢险中。
龙井山山高坡陡,道路不通,给灭火救援带来了极大难度。此时,风助火势,火光冲天,情况危急。消防队员使用便携式森林灭火水泵,引水上山与火魔正面较量。高温,烈火,风声、竹子树木“噼噼啪啪”的燃爆声,让人恐惧得头皮发麻。与此同时,干部战士拼尽全力在一人高的茅草丛中劈出一条通路,民兵成三人一小组,肩抗水带沿陡坡铺设输水管道。而不远处,就是岌岌可危的民房。
峭壁悬崖间,参战官兵、民兵冒险一边攀行一边灭火,终于成功将火势扼制在山脊上……扑火极度耗费体力,消防官兵采用轮流作业的方式,一批人上去,换一批下来作短暂休整。那些换下来的队员,周身被熏得黑乎乎,一倒在地上就沉入了梦乡,全然不顾大地还那么滚烫……
三、为防止火势蔓延,必须开挖隔离带。前方的挥汗开工,党员、志愿者、村民们则一趟又一趟穿行在山中,为一线做好后勤保障:运矿泉水、食品、药品、灭火器材……次日上午10时许,区志愿者各协会领头人接到电话:立即组织志愿者到支坪支援灭火!
志愿者们立即行动起来——杨清春是个有情怀有魄力办事雷厉风行的汉子,先后获得区“最美志愿者”“重庆好人”“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等荣誉。区游泳协会的刘安黎、胡静、彭健航、华龙队周光友等人都是优秀的志愿者,他们的单位也五花八门:有事业单位,有学校,有工厂……
不到2小时,志愿者分头赶到集合地,他们穿着长衣长裤胶鞋,戴着表明志愿者身份的帽子袖套。他们的车疾驶半小时后到达龙井山火灾现场。志愿者们手握铁扫帚、洋铲、砍刀,带上矿泉水,很快到达指定位置,按照指令开始开辟隔离带、扑打余火、巡山防守。
正午,阳光明晃晃刺眼,43度的高温烤得人难受。杨清春带着15名志愿者用力挥动砍刀,劈开树木、竹子、灌木,用洋铲铲除山坡上的杂草落叶。天气极端炎热,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身体严重脱水,渴得一口能吞下一两瓶矿泉水;满山荆棘丛生,所有人的脸和手被划得伤痕累累。好几次快中暑了,头晕脑胀、反胃想吐,杨清春便用矿泉水从头顶淋下,让昏沉的大脑重新清醒……不到3小时,8米宽、200米长的的隔离带完成。
在区指挥部处统一协调下,鼎山、几江、永进、华龙、珞璜队分别去了十多人,华龙队随电力公司人员清除输电线路上的树木,锯树、砍树、拖走树木。高山上道路险峻,他们前进的每一步都是靠柴刀劈出来的。周光友感慨:“身在其中才体会到啥叫‘寸步难行’,啥叫‘上山腿发软,下山打闪闪’。”
西斜的夕阳染红了天边,气温依然居高不下。傍晚7点左右,杨清春、胡静、彭健航、周光友又接指挥部电话,山火往山后蔓延,挨山急需支援!
赶到现场,见火场边的村民正被撤离,道路疏通工作已经开始。
没多久,天黑了,夜晚的火光看上去比白天更亮更红更吓人。大家踩着被烧焦的山路行走,一脚下去,厚厚的灰烬飞溅起来,呛得人几乎喘不过气。
晚上八点半,在头顶灯的光照下,大家才吃上盒饭。周光友这才注意到大家个个灰头土脸,衣服上的白色汗斑一圈一圈。坚持到晚上11点30分,接防人员赶到,他们才撤离下山。
四、22日上午7点半,支坪镇山火已全面扑灭,无人员伤亡。
为避免山火复燃,志愿者继续上山巡防。杨清春和鼎山街道志愿者于晚上7点半到达珞璜,接替上一批人员开展防守、巡查任务。他们带上电筒、顶灯、铁扫帚、洋铲、砍刀和瓶装水,按5人一组,每间隔2小时就从山脚往山顶逆行巡查。
天黑了,繁星点点,天气闷热,风渣渣都没有一点,汗流不止。不远处的火光“噼噼啪啪”炸响,令人心惊。路上,杨清春要求大家用洋铲刨开灰烬,寻找余火并扑灭,当晚他们排除余火2处。结束巡查,在回家路上,杨清春与自愿者一上车就睡着了……
第二天,面对我的采访,杨清春说,这次扑灭山火,除了一线灭火战士,还有许多勇敢的志愿者,他们都是当地村民、学生、教师。有的骑着摩托车上山送物资,油门一轰“轰隆隆”车子消失在山坳中……
大道同行,何惧逆境。
亲历灭火现场的周光友在日记中写到:上山不易,下山更难。泥灰裹着汗水,滑倒,爬起来,再滑倒,再爬起来。就这样跌跌撞撞互相掺扶,下到山脚已精疲力尽。
我们的青山碧水,勇敢的逆行者将继续守护你!
2022.8.28.夜于四面山
【作者简介】重庆市作协会员、市散文学会会员,江津区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