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介绍
艺术指南
新闻动态
书画知识
汉东流韵(第62期)郑建伟 | 十月赞歌(组诗)
来源: | 作者:重庆书画艺术网罗安会 | 发布时间: 2022-12-09 | 520 次浏览 | 分享到:

十月赞歌(组诗)

郑建伟


十月

金桂银桂馨香飘满天空

用一簇簇七彩艳丽的鲜花

一畈畈沉甸甸的稻谷

一树树鲜红透亮的果实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深情献歌

千万双眼睛

注视着天安门广场上徐徐上升的国旗

一张张庄严的面孔

在激昂的国歌声中充满无形前进的力量

历经一次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展开了中国构建宏图腾飞的翅膀

把革命先驱们风云岁月的苦难记忆

收藏进如今神州大地共同富裕的土壤

共同奏响56个民族国泰民安的欢乐音符

十月,神州大地普天同庆的十月

我仿佛看见南湖的红船

井冈山上葱郁的翠竹

万里长征里红军艰难跋涉过的皑皑雪山

仍在眼前闪耀,金色的光芒之下

无论城市与乡村,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铺就

一个个建设的新农村翻天覆地变化

十月

从镰刀斧头光芒中走来的十月

回归母亲怀抱的香港与澳门

这两个曾失散多年的孩子也在欢呼

中国“神舟”载人航天飞船升空的骄傲

世界屋脊青藏铁路修建通车的神奇

在举国上下共同抗疫新冠肺炎里

四面八方涌来的众志成城和感动

共同唱响属于中国十月的赞歌



变脸的乡村公路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

跟随道路工程师们

把罗盘、标杆、水平仪

浩浩荡荡地齐摆上阵来

把曾经弯曲的乡村小道往事拉直

轰隆隆的压路机

把昔日坑坑洼洼的悲剧填埋

那些杂草丛生的乡村之路

正如精彩的川剧一样学会变脸  

蜿蜒曲折的盘山路

阻隔了乡民多年致富的前进步伐

曾经落后的拖拉机和摩托车“突突”的声音

让乡民一起斩钉截铁地发出“废除”的无奈感叹  

要致富,先修路

在高科技信息发达的今天

再也不能像祖辈们那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了

要销路,拓宽路

把农产品走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束缚

找到更宽更广的市场

兴修快捷之路,势在必行  

宽敞平坦的公路

将祖辈们像飞鸟一样的渴望

变成现实的桥梁

乡民们的勤劳和勇敢

跨越了山谷与河流、梦想与现实

超越了祖辈和自己的命运  

奶奶年迈的小脚迈出家门

穿越了多年陈腐的观念和心酸的历史

一辆辆载满货物的集装厢车

响亮的车鸣

在四通八达的高速路上

留下一路欢声笑语


原载《成都日报》

走进新农村

灯笼,迈着欢快的脚步跃上枝头

面带笑容,倾听着新农村的欢声笑语

响亮的腰鼓

迎着城乡一体化快节奏发展的步伐

敲响心中走进新时代的进行曲

让一个个久别回家的人

睁大惊讶的双眼

一颗颗漂泊异乡的心回来了

梦想也开始,在孕育着庄稼

与农产品开发的热土上生根发芽

多少年心中的期盼

漫游过那些心酸的历史

曾经一遍遍脱贫致富的呐喊声

被偏远、贫瘠的山风淹没

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

无奈只有悄然抹泪,背井离乡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

似法力无边的魔术大师

把往日破旧的茅屋

演变成一幢幢俏模样的楼房

把天干地旱断缺的井水

用哗啦啦的地下水和自来水替代

连常年躲在乡野,养尊处优的土鸡们

也在高科技的网络上

正风风火火地走向世界各地

嘟嘟的农运车和小轿车

把老掉牙的拖拉机和自行车抛到九宵云外

宽广明亮的广场上

人老心不老的老大妈们用动感舞蹈

把老来俏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个个忙碌的快递员

把一份份远方的幸福和希望带进家门

爷爷眯着眼看着炉灶上熊熊燃烧的天然气

吧嗒吧嗒,把手上的烟草抽得更欢


发表《含笑花》2019年5期

[作者简介]郑建伟,男,朱沱镇居民,系重庆市作协会员、浙江省义乌市作协理事。有作品散见《诗潮》《诗歌月刊》《上海文学》《时代文学》《山西文学》《西部》《北方文学》等多种刊物。曾获全国首届“鲲鹏文学”诗歌优秀奖、永川区文联第一届和第五届“西凯.海棠文学奖”诗歌奖,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诗歌大赛”一等奖等各类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