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烹海鲜
文/罗安会
作为“候鸟”,我把冬天的“巢”筑在三亚。既然到了海边,哪能不吃海鲜?
我和老伴都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吃东西无辣不欢。到三亚的前几年,我俩都带着坛坛罐罐,里面装着泡椒、泡姜、酸萝卜、酸菜、青花椒、豆瓣……
三亚的海鲜又多又新鲜,价格不贵,是我们的首选食材。我住的小区离农贸市场和超市很近,买海鲜也方便。我俩按照以前“万物皆麻辣”的饮食习惯生活,连海鲜也做成麻辣口味,自我感觉好极了。
一次,女儿来三亚,品尝了我做的“渝味”海鲜后吐槽说:“爸呀,吃海鲜吃本味,就是图个鲜味嘛!你这浓烈的麻辣把鲜味压下去了,真是浪费了食材。”那表情俨然写着几个字“老古董不懂生活”。
没想到,吐槽的不止女儿。春节前,我邀请几个老乡来家吃海鲜。为买到更便宜更新鲜的海鲜,我专门跑到十多公里外的渔港码头去。不一会儿,海鲜选好了,鱼贩麻利地打整好递给我,我乐滋滋地提着“打的”回家了。
老伴将老姜、大蒜、泡椒、泡菜等一应作料已备好。待客人们入席,我打开一瓶老酒,满屋生香。老伴首先端上一盘麻辣龙虾:肉墩墩的虾在红红的泡椒簇拥下,整道菜显得喜气洋洋,这是老伴独创的“玉龙吐珠”。老伴的拿手好菜次第上桌:红烧虎斑鱼、清蒸红鱼、泡椒花蟹、干烧黄鱼、酸菜鳕鱼汤……“渝味”海鲜大餐赢得一片喝彩。
席上觥筹交错,大快朵颐,只有老张不怎么动筷子,难道不合口味?他提议说:“下周末我请大家上船去吃原生态的海鲜,大家就知道正宗的海南味是什么样的了。”
几天后,几家人如约直奔大东海红沙咀港湾。阳光明媚,海风习习,海面上,用木排扎成的餐厅一家挨着一家,看上去颇有原生态野趣。
老张事前打电话预订了其中一家的席桌。只见桌子中间放了一口大铁锅,锅内吊着大骨汤,有贝壳、姜片在乳白色的汤里翻滚。只片刻工夫,几大盆切得十分漂亮、看上去异常新鲜的青鱼、老虎斑、鳕鱼等菜品端上,服务员用夹子将鱼放入锅内,很快又帮大家捞到碗里。调料碗里有海鲜酱油、海南黄辣酱,醋瓶、鲜柠檬放一边,各人按口味酌加。这种吃法很简单,但吃到了原味:鲜美,带一点食物自身的清甜。海风拂面,一桌人吃得津津有味,颊齿留香,四盆鱼很快被扫荡一空。
我和老伴边吃边认真学习,汪曾祺说过,人的口味要杂一点。我理解就是什么味型都要兼容,“渝味”好吃,海南本味也OK。不过,从那以后,我和老伴烹制海鲜多以清鲜本味为主,入乡随俗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