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介绍
艺术指南
新闻动态
书画知识
汉东流韵(第62期)罗敦才 | 荒废学业
来源: | 作者:重庆书画艺术网罗安会 | 发布时间: 2022-12-09 | 648 次浏览 | 分享到:

上世纪80年代初春暖花开季节,笔者在地处偏僻的永川县朱沱区境内的江永小学办理一起强奸少女案件时,连带查缴抄写《少女之心》坏书1本。循此线索源自永川第12中学(驻朱沱)。随后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对12中有传阅坏书的学生调查,教育,警示,起到阻止学生荒废学业陷入泥潭的的作用。


偏僻校园现坏书

1980年4月15日12时许,春暖花开季节。江永小学校长李忠孝出校外突见三个学生在大路上吸烟。随即在18岁的江永小学在校初中学生L某某的右裤包摸烟时,挨到一个硬梆梆物品。摸出来一看,封面上写有文字物理练习本。翻开本子看见是抄有少数物理习题外,其余是手抄《少女之心》文字内容。4月21日下午,李校长将收缴的手抄《少女之心》移交给来江永办理强奸案的大河公社公安员刘雪华和区公安特派员罗敦才处理。经查,坏书来源于永12中高80级学生R某某。


少女之心广流传

《少女之心》,又名《曼娜回忆录》,讲述的是主人公曼娜和表哥少华、同学林涛之间的三角恋情,曼娜有着遏制不住的两性冲动,在性和心灵方面对男性有深刻的渴望。《少女之心》自70年代起开始在民间传播。

在当时的手抄本中,《少女之心》是唯一直接描写性行为和性器官的,甚至被称之为“文革第一淫书”,这让中学生有偷食禁果的感觉。“在那个年代,马路上一对情侣谈恋爱,都会被抓起来,接吻、拥抱的亲密动作,在公共场合都是流氓行为,严重违法。读《少女之心》,更是冒险行为,若被抓住,要受严重处分,尽管如此,大家还是都敢冒这个险,青春期的那种渴望,是怎么也禁锢不了”。

在绵延十几年的时间里,《少女之心》几乎传遍了全国。朱沱镇位于永川县境南部,如同那个年代所有偏僻的农村小场镇一样,闭塞而保守。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朱沱区公安特派员的笔者都还没有看到这种手抄本。却在辖区永12中受理查处手抄坏书事宜。

4月24日下午,永川第12中学教导主任刘承刚,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知道了该校高1980级学生D某某看过手抄坏书这件事,尔后告之并将收缴的手抄本《少女之心》给与来到永12中的笔者。获此信息,笔者与区文教王忠银,区妇联主任苏守珍,区团委书记宋庭全商议了分工协作的调查方案。笔者则先后找了D某某、M某某、R某某等9名学生询问调查。从而获得34名学生(均为男生)或传阅、或帮抄。大部分是高三、高二年级学生,仅1人为朱沱镇社会青年。

9名学生谈及传阅或帮抄坏书的来源,流传情况如下。

L某某:手抄《少女之心》是永12中的R某某给我的。

D某某:1980年1月,我表兄给我一本手抄《少女之心》看了2遍后,给班长U某某。U班长看了标题后没看并指出不能看。但未将此事报告老师。D某某将该坏书借给Y某某阅读。后听说Y某某将此书上交给学校刘承刚主任。

M某某:《少女之心》手抄本是本班(指高80级)同学R某某抄在工作笔记本上,然后传阅。

R某某:传阅坏书给M某某说过,估计我班多数男同学都看过。

Y某某:向校方刘承刚主任交出一本手抄《少女之心》。班上还有J某某、W某某看过这本坏书。

B某:读初中时,1978年4、5月份在Y某某处拿的手抄本《少女之心》看过。

S某某:手抄本《少女之心》在家保存了一年多,有A某某(已参军)帮我抄过。1979年12月,我将手抄坏书给家住朱沱镇上WN某某看过。

WP某某:1979年下半年,在永12中高1980级某班X某某处拿到一本手抄《少女之心》,1980年正月被V某某(朱沱社青)借去看。随后在朱沱镇德龙桥将此书传至R某某阅读。

X某某:我在V某某处拿到一本手抄《少女之心》,看后也没抄,拿给朱沱镇上W某某阅读了。

汇总调查情况是:早在去年冬天,虽然学习非常紧张,老师几乎在每天上课之前都给高80级学生们灌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但有同学发现班上的学习积极性大不如以前了。晚上自习后,回到宿舍,同学们有的在被窝里开着手电筒看袖珍书。起初,不知道是什么书有这么大的吸引力,随后慢慢的知道了,他们在看一本在当时曾风靡全国的坏书《少女之心》(也叫《曼娜回忆录》)。

其余的学生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觉着不过瘾,个别的学生利用一晚上的时间,手抄了一本。觉得好东西不能自己享受,又推荐给了他的同桌,就这样,一传二,二传四。

看过两个不同版本《少女之心》的笔者认为,虽然《少女之心》在传抄的过程中不断加入抄写者的个人感受和想象,但其主体无论是性行为的叙述语言,还是细节描写,都没有超出《赤脚医生手册》中有关生理卫生部分的介绍性白描文字的范畴。


荒废学业敲警钟

传抄《少女之心》,在当时是有风险的,不过是视“情况而定”,有着变通的余地。到了80年代,笔者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分别对D某某、M某某等9名学生询问(教育)时,却宣讲了5个问题。

一是询问调查对象的姓名,出生年月等基本情况并记录;

二是你们对得起含辛茹苦的父母让你们这样读书吗;

三是学生就是学习,不学习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是荒废学业吗;在当时,学校针对《少女之心》,早就有三不准,即:不准看、不准抄、不准传;立即报告老师规定。如违反规定,结局就惨了,被学校开除了学籍还能读书吗?还举身边的实例,如D某某称:最初看的时候,心砰砰的跳,就像做贼一样,但是经不起文字的诱惑,看了一遍还想看第二遍,有时上课也漫不经心的。他就觉得,这次复读完了,准考不出令人满意的成绩。

四是看这样的坏书是误入歧途,保不准,你们都是公安局的“客人”。这类“客人”当起,则会失去自由,真是如此,你们后悔晚矣;

五是愿意学习的留在学校认真刻苦读书,不愿意学习的早点卷起铺盖回家,帮贴父母。


教育为主不处罚

因为没有形成治安事件,所以笔者没有安排镇、公社公安员出动,而是让文教、妇联、共青团,永12中参与配合特派员,仅与9名学生谈话获悉:涉及34名学生传阅或帮抄过坏书,但这些学生并未犯罪。笔者认为这是关系到学生前途的一个大问题,考虑到学生对学校教育的逆反以及面临的压力,经和参与调查的文教、妇联、共青团,校领导协商统一意见,结合1979年,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全党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工作者廖岭珠在上海社科院出版的《社联通讯》1980年增刊第七期《少女犯罪与性爱心理初探》一文中写道:“据某中学一个班级的不完全调查,43名学生中,承认看过《少女之心》等黄色手抄本的就有13名,有些学生甚至在上课或自修课里抄阅这类书刊”。但是这些孩子并未犯罪。实际上,大多数传抄《少女之心》的案件都是因为追查其它案件时被连带出来的。朱沱的情况也是如此。笔者选择了低调处理,即教育为主不处罚。由笔者分别向朱沱区委领导汇报和区公安局治安股(1984年10月股改科建制)呈送按程序完成的书面调查报告,附询问笔录,缴获的2册手抄《少女之心》卷宗。

每月例行的区委委员会议上,笔者汇报了传阅,帮抄坏书事件,参会领导一致同意调查人的意见。

永川县公安局治安股接到此卷,无信息反鐀。笔者认为,这是认可。


对待学业两重天

笔者将办理传阅,帮抄坏书,视为独立处理事件的能力。虽未能作为治安案件处理,但作为社情,让笔者获得不少信息。

近日托朋友了解42年前那34名传阅、帮抄过坏书的学生近况,未能如愿。朋友告之:“我已经跟他们做了解释工作,因为现在的人,他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强,再加上过了42年,仅管人托人,又是转过去转过来的,才找到了你要找的那些同学,他们现在不便于说,怕有些隐私被别人暴露……”

祝福当年34名传阅,帮抄坏书的学生,像他们的同齡人一样,考大学、工作、结婚、生子、生活忙碌而安详。

一个朱沱籍球友,浏览了笔者的调查提纲名录,指出D某某这名学生,是他的侄儿。家住毗邻合江、江津交界的偏僻农村。原是聪明,读书成绩尚好的小伙子。就因他表兄给他送来的一本手抄《少女之心》阅读。公安介入,历经数日追查书的来历,并进行警示教育,起到阻止更多学生荒废学业陷入泥潭的的作用。D某某虽然付出了很多,仍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只得回家当农民,脚步沉重地踏上艰辛的务农人生路,据悉去年不到花甲之年则病逝了。

朱沱镇三居的高80级17岁学生G某某,家境贫寒的他,刻苦读书,没有传阅,抄写坏书。当年高考成绩上线进四川省警察学校读书。两年后毕业,踏上从警路。


[作者简介] 罗敦才,男,汉族,四川省隆昌县人,1947年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退休民警,副处级侦查员。

2004年5月加入重庆公安作家协会,2014年4月加入重庆市永川区作家协会。2007年退休以来 ,勤奋笔耕,变成了一行行警坛纪事,从警札记、理论调研等文字散见区级以上内外报、刊、网,计55余万字。先后编著《永川县公安志》、《永川警史与公安调研》、《警事回眸》等书籍13部。(2022年10月10日-3241字)